在建筑拆除工程中,准确识别危险、有害因素是确保施工安全的重要前提。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潜在的风险,才能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工程的顺利进行。
一、建筑拆除过程中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1. 结构不稳定
建筑物在拆除过程中,其结构的稳定性会逐渐降低。尤其是对于老旧建筑或经过改造的建筑,其结构可能已经存在一定的损伤。在拆除过程中,如果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施工,可能会导致建筑物突然坍塌,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高处坠落
拆除工作往往涉及到高处作业,如拆除屋顶、外墙等。施工人员在高处作业时,如果没有正确使用安全带、安全网等防护设备,或者作业平台不稳固,就很容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3. 物体打击
在拆除过程中,可能会有建筑材料、工具等物体从高处掉落,对下方的施工人员造成物体打击伤害。此外,拆除过程中产生的飞溅物也可能对周围人员造成伤害。
4. 粉尘和噪音
拆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和噪音。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中,施工人员可能会患上尘肺病等职业病。而噪音则会对施工人员的听力造成损害,同时也会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
5. 电气事故
拆除现场可能存在未切断的电线、电气设备等。如果施工人员在拆除过程中不小心触碰这些电气设施,就可能会引发触电事故。此外,拆除过程中使用的电气设备如果存在故障或操作不当,也可能会引发火灾等事故。
二、安全知识点及防范措施
1. 结构评估与规划
在拆除工程开始前,应委托专业的机构对建筑物的结构进行评估,确定其稳定性和拆除的可行性。根据评估结果,制定详细的拆除方案,明确拆除顺序和方法,确保拆除过程中建筑物的结构稳定。
2. 高处作业安全
施工人员在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正确使用安全带、安全网等防护设备。作业平台应牢固可靠,设置防护栏杆。同时,要加强对高处作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3. 物体打击防范
在拆除过程中,应设置警戒线,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应佩戴安全帽等防护装备。对于高处的建筑材料和工具,应采取固定措施,防止其掉落。拆除过程中产生的飞溅物应及时清理,避免对周围人员造成伤害。
4. 粉尘和噪音控制
采取洒水降尘等措施,减少拆除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为施工人员配备防尘口罩等防护用品。对于噪音较大的拆除作业,应采取隔音措施,如设置隔音屏障等。同时,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在居民休息时间进行噪音较大的作业。
5. 电气安全管理
在拆除工程开始前,应切断建筑物内的所有电源,并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查和标识。施工人员在拆除过程中应避免触碰电气设施。对于需要使用电气设备的作业,应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严格遵守电气操作规程。
总之,建筑拆除过程中存在着多种危险、有害因素。只有通过准确识别这些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才能确保拆除工程的安全进行。施工单位应加强安全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为建筑拆除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