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施工、改造和城市更新项目中,墙体拆除是一项关键且复杂的工作。选择合适的拆除技术不仅关乎施工安全、效率,还对项目成本、周边环境产生重要影响。静态破碎法与切割拆除法作为两种常用且各具特色的墙体拆除技术,值得深入探讨。
一、静态破碎法:温和而有效的拆除方案
静态破碎法是一种基于物理化学反应原理的拆除技术,其核心在于利用膨胀剂的特殊性能实现墙体的破碎。施工时,首先使用风炮打凿支撑梁表面,为后续钻孔创造条件。这一步骤能够去除支撑梁表面的保护层,使钻孔操作更加顺利。接着,在梁上按照特定的间距和深度进行钻孔,将膨胀剂置入孔中。膨胀剂与水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体积膨胀。随着膨胀力的逐渐增大,梁体受到挤压而破裂。待梁体破裂后,再使用风炮对破碎的部分进行进一步打凿,最后完成清理工作。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其安全性较高。由于不涉及剧烈的震动和冲击,对周边建筑结构和环境的影响较小。因此,它适用于各种复杂的施工环境,尤其是在对震动和噪音有严格限制的区域,如临近居民区、医院、学校等场所。此外,静态破碎法不需要大型的机械设备,对于空间有限、大型机械难以进入的区域也十分适用。然而,静态破碎法也存在明显的不足,施工速度相对较慢,整个反应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导致工期较长。同时,由于需要人工进行较多的操作,如钻孔、放置膨胀剂等,所以需要较多的施工人员,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工成本。
二、切割拆除法:高效精准的拆除利器
切割拆除法则是借助专业的切割设备,将支撑梁切割成若干块,然后利用吊机将切割后的块体吊运至指定地点。目前,常见的切割设备包括绳锯机、碟式切割机等。绳锯机通过金刚石绳索的高速运动,对墙体进行切割,能够实现大厚度、大尺寸墙体的切割;碟式切割机则适用于较小尺寸的切割作业,具有操作灵活的特点。
切割拆除法的显著优点在于施工速度极快。相较于静态破碎法,它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墙体的拆除工作,大大缩短了工期。而且,这种方法可以进行任何方向的切割,无论是水平、垂直还是倾斜方向,不受切割体大小、形状和深度的限制,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如果施工现场条件允许,能够摆放大型吊机,那么使用切割拆除法还可以降低造价。因为大型吊机可以一次性吊运较大重量的切割块体,减少了吊运次数,提高了工作效率。但该方法也存在局限性,当基坑周边无法摆放大型吊机时,其应用将受到极大限制。此外,对场地要求较高,需要有足够的空间用于摆放切割设备和吊机,并且运输切割后的块体可能会产生较高的运输费用。
三、结合拆除法:取长补短的优化选择
在实际施工中,很多时候基坑局部可以摆放大型吊机,但存在一定局限。此时,机械切割与静态破碎相结合的施工方式便成为了理想选择。这种结合拆除法充分发挥了两种技术的优势,弥补了各自的不足。
在施工过程中,对于能够使用切割设备进行操作的区域,优先采用切割拆除法,快速将墙体切割成较大的块体;而对于切割设备难以到达或不适合切割的部位,则采用静态破碎法进行处理。通过这种方式,既保证了施工的高效性,缩短了工期,又减少了对施工人员数量的依赖,降低了人工成本。同时,还能更好地适应复杂的施工环境,确保拆除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腰梁拆除的特殊考量
腰梁在建筑结构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其拆除工作需要格外谨慎。由于腰梁一侧与连续墙连接,在拆除方法的选择上有特殊要求。通常情况下,建议采用静态破碎方法。这是因为如果使用切割方法,需要对与连续墙连接的部位进行特殊处理,增加了施工的复杂性和难度,从而导致施工费用大幅增加。
静力切割技术作为一种无损拆除技术,在腰梁拆除中也有一定的应用。它能够在达到拆除目的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有结构的质量要求,避免对连续墙等周边结构造成损伤。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和成本预算,综合考虑选择最合适的拆除方法。
五、拆除技术的选择策略
墙体拆除技术的选择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首先是施工环境,包括周边建筑、居民分布、噪音和震动限制等。如果施工区域对噪音和震动敏感,静态破碎法或静力切割技术可能更为合适;其次是工期要求,对于时间紧迫的项目,切割拆除法或结合拆除法能够满足快速施工的需求;再者是成本预算,需要综合考虑设备租赁、人工费用、运输成本等因素,选择最经济的拆除方案;最后是墙体的结构特点和拆除要求,不同类型的墙体在材质、厚度、连接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拆除技术。
墙体拆除中的静态破碎法和切割拆除法各有优劣,结合拆除法和针对腰梁拆除的特殊方法也为实际施工提供了更多选择。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充分了解各种拆除技术的特点,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以确保施工的安全、高效和经济,推动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 。